痢疾,肉豆蔻,半夏,茱萸,粘液
提問: 慢性腸炎
間歇性腹瀉,生冷的事物一吃就更嚴重,大便不臭,怎樣治療,或以后在生活中注意些什么,能不能除根,有沒有一些除根的藥物,中藥最好.
医师解答: 你好:這屬于中醫脾虛的范疇,癥狀:因稍進油膩食物或飲食稍多,大便次數就時顯增多,伴有不消化食物,大便時瀉時溏,遷延反復,飲食減少,食后脘悶不舒,面色萎黃,神疲倦怠,舌淡苔白,脈細弱. 治法:健脾益氣,和胃滲濕 方藥:參苓白術散 方中人參,白術,茯苓,甘草健脾益氣;砂仁,陳皮,桔梗,扁豆,山藥,蓮子肉,薏以仁理氣健脾化濕.藥店有成藥出售 但中醫講究辨證施治,你最好到當地中醫院就診,祝早日康復!
你好:還是脾虛的毛病.可以吃參苓白術散 .
潰瘍性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,主要累及直腸和結腸,主要表現為腹痛、腹瀉、粘液膿血便和里急后重,病情嚴重者便如白凍,可伴食欲不振、惡心嘔吐。常反復發作。 本病與痢疾的臨床區別,主要是痢疾常在痢疾流行季節,有流行史和急性痢疾病史,抗菌藥物治療有效。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飲食不調,內傷生冷,或脾胃素虛,不能勝濕,濕濁內生,或感受寒濕濕熱。濕濁不化,下注大腸,凝滯氣血,蘊結化熱,化腐成膿,傷及腸絡則出現腹痛、腹瀉、粘液膿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癥。 病久不愈,反復發作,脾病及腎,濕從寒化,則出現五更腹瀉,瀉下粘凍。 辨證論治 本人針對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,經反復觀察研究,以張仲景《傷寒論》半夏瀉心湯和王肯堂《證治準繩》四神丸辨證加減組成系列方劑: 半夏8-12g人參8-12g肉豆蔻6-10g五味子8-10g炙甘草6g 黃連6-12g干姜6-10g補骨子8-12g吳茱萸6-10g黃芩8g大棗10枚 水煎服,或水煎濃縮做丸散服。 濕熱重或濕熱傷津者,去吳茱萸、肉豆蔻合葛根芩連湯;蘊熱化毒者,加蒲公英、敗醬草;蘊熱傷血者,加地榆、當歸;濕滯氣郁者,加木香、玉片;脾胃虛弱者,去黃芩,減黃連,合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;寒濕重者去黃芩,減黃連合理中湯;虛寒滑瀉不止者,合真人養臟湯。 注意:只宜參考,如須采納,必須找中醫大夫指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dr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